支持性公益机构方兴未艾
——来自NPI公益组织孵化器的启示
记者 顾磊
6月22日下午,NPI(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简称)北京孵化器第一期出壳仪式在京举行。当天,100多位来自政府、企业、基金会、NGO和媒体的社会各界人士来到现场,祝贺6家孵化机构顺利出壳,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和殷切期许。
NPI是一家为NGO提供服务的支持性公益机构,公益组织孵化器项目为初创期公益组织提供关键性的支持,为被孵化机构提供专业的指导,让优秀的项目赢得时间和机会去成长,探索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。
目前,我国公益事业迅速发展,社会组织数量迅猛增长。社会组织的管理不同于政府部门和企业,如何生存并得到发展,它们需要支持。
NPI创始人吕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支持性公益机构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。
NGO初创期需要支持
“以前,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把握不准,在实际运作过程中,也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。”6月22日,北京影弟工作室负责人刘姝告诉记者。
作为影像爱好者,刘姝和她的朋友们在2005年就建立了影弟工作室,致力于独立电影的制作、推广和放映。他们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困难人群的生活状态,呼吁全社会奉献爱心。
但影弟工作室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难题,一是缺乏资金和场地,二是缺乏专职工作人员,很多人都是兼职过来帮忙。
2008年底,NPI北京办公室成立,并启动公益组织孵化器项目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刘姝在网上看到了这一项目,便与NPI接洽,最终,影弟工作室加入了NPI北京孵化器首批孵化组织。
“很多民间组织在初创阶段会面临一系列的难题,比如资金、场地、专职人员、项目设计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,等等。”NPI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宋波告诉记者,“公益组织孵化器就是为了帮它们解决难题,度过最艰难的阶段。”
刘姝的影弟工作室不是特殊个案,大部分NGO在初创阶段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。根据民政府此前发布的数据,我国民间组织的数量超过30万个,这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,为NPI这类支持性公益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为NGO提供软硬件服务
何谓“孵化”?顾名思义,孵化是助其出生、立足。NPI公益组织孵化器为初创阶段的NGO提供的关键性协助包括办公场地、办公设备、能力建设、小额补贴、注册协助等。
参与NPI北京孵化器的首批民间组织包括:瓷娃娃关怀协会,乐龄合作社,影弟工作室,北京启明星成瘾者服务中心,视野中国和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。
这次孵化从2009年7月开始,为期1年。在硬件方面,NPI北京办公室为6家NGO提供一定的资金,每家每月3000元左右,用于支付各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。此外,NPI北京办公室还为它们提供了办公场地,每家拥有2-3个工位,让它们在一起办公,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想。
在软件方面,NPI北京办公室为6家机构提供注册协助、资金托管服务,并且在1年的12个月中每月举行一次培训,培训共有12个主题,其中包括组织定为、志愿者管理、使命与目标、如何向基金会申请项目资金,等等。此外,还定期举行沙龙,一起探讨问题。
“我们在NGO入壳的时候,会对每家组织进行一次评估,发现它们的弱点,在今后的孵化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。”宋波介绍。
以机构定为为例,参与孵化的组织均有半年的调整期。刘姝告诉记者,在入壳之前,影弟工作室一直在为公益还是非公益的定位问题而迷惑,在出壳之后,影弟工作室的定位于关注困难群体。
草根组织获得成长
如今,刘姝的影弟工作室已经有5位专职工作人员,资金困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——通过与阿拉善生态SEE协会以及乐施会等NGO的合作,工作室获得了一定的资金。
刘姝透露,接受孵化的最大收获是获得一些项目运作的方法,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。其他5家组织均有同感。
在孵化的过程中,这些组织的项目操作越来越专业,并获得了很好的合作资源。
影弟工作室与阿拉善生态SEE协会合作,开展了一个大学生的环境保护项目,面向全国大学生征集20个环境纪录片,展现当代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;此外,还与乐施会合作,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拍摄乐施会项目实施的纪录片。
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在1年的时间里,开展了多个项目,其中,“打工子弟城市学习与探索”项目,帮助了500多位孩子融入所在的城市,并对8所打工子弟学校进行了社会融合干预。
“6家机构出壳后的日子依然艰辛,社会应当多多给予他们鼓励,同时他们应当快乐地工作,抱团取暖。”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程玉说。
支持性公益机构仍待发展
“公益孵化器”的概念于2006年由NPI首创,并在上海浦东率先运作,至今已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成都等城市落地,该项目在全国每年将孵化20个左右的民间公益组织。
“依照我们目前的能力,NPI北京孵化器每年可孵化的组织数目是6-7个。”宋波介绍,“不排除今后继续发展壮大的可能。”
宋波指的“能力”,除了自身的原因外,还包括外部资源,比如资金。目前,NPI北京办公室的资金来源中,政府、企业和基金会各占三分之一左右。其中,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出资。
去年8月,NPI北京办公室获得政府购买全部服务的资助,帮助北京市西城区孵化了3家专业的社区社工组织。
“我认为,像我们这一类支持性公益机构,将来资金可能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。”宋波分析,“这类机构的发展前景可以参照第二部门,也就是企业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出现了大量的公关公司、猎头、咨询与培训等企业支持机构,NGO领域也是一样。”
宋波介绍,NPI北京办公室将有可能得到来自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更大支持,公益组织孵化器将有可能全面推广。
据了解,目前我国的支持性公益机构发展仍显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之势,不少业内人士开始致力于IT支持、NGO品牌宣传、善款投资等服务,但尚未成气候。业内人士认为,支持性公益机构的成长与壮大仍需时间,需要全社会的推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