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30日早上,本报联合无锡锡山区民政局和慈善会的“爱心圆梦”行动见报后,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内,市民读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倾情“给力”,锡山区64个孤儿的全部心愿已经梦想成真。
30日上午9时最后一个孩子圆梦
社工龚渟婷告诉记者,“圆梦”行动见报后的第一天晚上,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打电话发短信给她,希望帮助孤儿圆梦,当晚10点38分,南长区的陈阿姨发来短信要帮三个孩子圆梦:“您好:我是扬子晚报的忠实读者,今天在报纸无锡城事版上看到锡山区慈善会有一个爱心圆梦活动,对我感触很大,我很小就失去了父亲,很理解那些孩子们的处境和心情。很想帮帮这群孩子。”截至当晚23时11分,63位孤儿的心愿被爱心人士领取。圆梦第二天,只剩下47号华华的心愿没有被认领,昨天上午9时许,江苏昊华传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岳女士电话连线社工龚渟婷,圆了最后一位孩子的心愿。
爱心圆梦行动虽然才启动短短两天,但却爱满锡城,期间涌现的爱心人士让你感动许久,大到花甲的老人,小到16岁的高中生,他们都满怀爱心,将希望播种,将爱心传递。社工王苏告诉记者,来自东亭的花甲老人赵先生虽然并不富裕,但却依然将现金送到慈善会,只是因为,老人自己小时候曾经受助于人,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奉献社会,圆满孤儿梦。
16岁中学生
打来电话献爱心
“我是一名16岁的天一中学的学生,我看到他们的心愿都很小,我想尽我所能满足他们的心愿,哪怕是一本书、一支笔、甚或是一本本子。”一位中学生也给社工李敏打来电话。李敏感动地说,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数不胜数,有孤儿出身却心怀感恩的军人胡先生,有躺在病床上却还一心想着圆梦的邹女士,有愿每月600元资金资助却不留姓名的某先生……
昨天上午,记者的一位朋友董先生看到报纸后,也特意打来电话希望 截至昨天早上,本报联合无锡锡山区民政局和慈善会的“爱心圆梦”行动见报后,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内,市民读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倾情“给力”,锡山区64个孤儿的全部心愿已经梦想成真。
昨天上午9时
最后一个孩子圆梦
社工龚渟婷告诉记者,“圆梦”行动见报后的第一天晚上,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打电话发短信给她,希望帮助孤儿圆梦,当晚10点38分,南长区的陈阿姨发来短信要帮三个孩子圆梦:“您好:我是扬子晚报的忠实读者,今天在报纸无锡城事版上看到锡山区慈善会有一个爱心圆梦活动,对我感触很大,我很小就失去了父亲,很理解那些孩子们的处境和心情。很想帮帮这群孩子。”截至当晚23时11分,63位孤儿的心愿被爱心人士领取。圆梦第二天,只剩下47号华华的心愿没有被认领,昨天上午9时许,江苏昊华传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岳女士电话连线社工龚渟婷,圆了最后一位孩子的心愿。
爱心圆梦行动虽然才启动短短两天,但却爱满锡城,期间涌现的爱心人士让你感动许久,大到花甲的老人,小到16岁的高中生,他们都满怀爱心,将希望播种,将爱心传递。社工王苏告诉记者,来自东亭的花甲老人赵先生虽然并不富裕,但却依然将现金送到慈善会,只是因为,老人自己小时候曾经受助于人,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奉献社会,圆满孤儿梦。
16岁中学生
打来电话献爱心
“我是一名16岁的天一中学的学生,我看到他们的心愿都很小,我想尽我所能满足他们的心愿,哪怕是一本书、一支笔、甚或是一本本子。”一位中学生也给社工李敏打来电话。李敏感动地说,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数不胜数,有孤儿出身却心怀感恩的军人胡先生,有躺在病床上却还一心想着圆梦的邹女士,有愿每月600元资金资助却不留姓名的某先生……
昨天上午,记者的一位朋友董先生看到报纸后,也特意打来电话希望认领孩子的心愿。此外,他告诉记者,看到爱心编号为02的13岁男孩小栋,父亲死亡母亲出走,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,他希望得到《宋词五百首》和《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》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。此外,孩子还特别擅长画画。董先生告诉记者,他已经联系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查理达先生、著名画家杨雨青先生,可以为小栋进行免费的艺术辅导,希望锡山慈善协会能够联系孩子,问问孩子的意愿。“我们不但要帮助实现孩子的新年心愿,也要为他插上梦想的翅膀。”
记者了解到,“心语心愿,爱心圆梦”行动只是锡山区困境儿童援助项目系列活动之一。而在此之前,慈善会已经对这些孩子进行了“一对一”的社工扶助,并对这些孤儿进行问卷调研与家访,建构孤儿数据库。
慈善会表示感谢
期待爱心火炬永不熄灭
“下阶段,我们社工将根据孤儿不同的需求运用各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,解决孤儿的问题,完善其稳定的物质帮助体系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;通过专业心理救助改善其心理状态;切实提高孤儿的学业水平。”锡山慈善协会副会长严健媛告诉记者。
严健媛告诉记者,此次“爱心圆梦”也让孩子们感受到,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无处不在,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爱心人士和本报帮。不管礼物贵重不贵重,但是其代表的爱心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。作为慈善会,他们还会继续延续圆梦行动,呼吁全社会的人关注孤儿,献出爱心,让爱心的火炬棒越燃越旺,永不熄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