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善 品位 幸福 新闻中心 | 2010-5-21 | 阅读次数:2157
挺奇怪的一个现象,在国外,很多知名不知名的企业家都会不约而同做慈善事业。不用发动,不用很多的宣传,更不是作秀,而是自发的,真正发自内心的慈善捐助。问其原因,他们认为做善行是他们应尽的义务,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。
其实,随着社会的发展,更多的企业家、富豪乃至中产阶级、普通百姓,不再以一味地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为目标,而是将部分财产捐赠出去,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和受助的人群。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意义,生命的真谛。与其独乐,不如与人同乐。中国人有着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,和较高的道德境界。乐善好施、扶危济困,早在孔子那个时代就懂得与人分享快乐之道。
人的幸福指数并非用金钱数额来衡量,富人不一定快乐,穷人不一定就没有快乐。做善行,会给心灵上来带慰藉,能让我们头脑变得清醒,从这个拜金的世界暂时抽离,给我们一片纯净的天空。
在财务科工作数月,慈善捐款这块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。就拿这次玉树地震捐款来说吧。在各界媒体的发动下,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,捐赠数额不断飙升。“几十个亿”对玉树援建应该是绰绰有余了。然而,这样就又引申出了另一类问题。下一步,这部分资金该怎么合理利用呢?绝大多数人要求自己捐的钱一定要给玉树专款专用。而这么多的钱,如果都用在玉树的话,有点太多余了,而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大家都在看着你拿着这部分钱是怎么规划的。既然得专款专用,那么就只能建更好的学校,更大规模的医院,甚至是一流的公共设施等等。然而,这些真的需要吗?如果那么做,公众也许又会说政府在搞铺张浪费了。其实,大家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?做慈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也不是针对某一件事而作出的一时的善举。其实,不仅仅是玉树,还有更多的地区和人们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。为什么不能让政府将这部分资金做重新调整,合理分配,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呢?慈善资金应该效果最大化的使用。
这就要提到“慈善品位”这个单词了。有大将风范绅士风度是品位,待人接物谦逊礼貌是品位,饱读诗书是品位,做慈善事业更是一种品位。而让我们用爱心和善款去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,未尝不是更高层次的品位!那是我们的思想和素质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,是一种豁达,是自身魅力的提升!
当你看到那些受助的群众快快乐乐的生活;孩子们重新回到宽敞明亮的校园;生命垂危的人重获新生……相信你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。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,只有相互扶持,互帮互助,这个家庭才会更加和睦,更加强大,更加快乐。幸福指数就越高。
作者:钱洁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