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10时许,两名着装极为朴素的男女青年带着微笑来到总会,他们是向中华慈善总会“贫困母亲救助项目”捐款的。他们前几天就与我联系好,今天特来总会捐款。
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、原副秘书长,项目负责人王金泉热情接待了他们,并把“贫困母亲救助项目”的有关情况及其捐赠手续告知他们。随即姓杨的男青年从包里拿出2万元人民币,并交给我,我说你们是以单位的名义还是以个人的名义捐款,他们俩同时回答是以个人名义捐款。当王主任提出要给荣誉证书时,他们婉言谢绝,在我们一再说明这是总会的规定,他们才勉强接受了。
我们把捐赠发票和证书交给他们,问他们是否还有其他要求,他们同时回答:“没有什么要求”,是否见见总会领导?他们同时回答:“不用”。
我最后提出把他们的地址留下,他们也说不用了,并说明这次是从云南来北京办点事,过几天就回去。
我和王主任相送到电梯口,望着他们俩的笑容离去,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,他们俩捐赠很特别,捐赠总共不到15分钟,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工作,只知道他们从云南来,甚至不清楚是哪里人! 他们的善举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也让我们感动,几分钟后王主任打开窗户看着楼下他们的背影,目送他们远去……我想王主任从事慈善工作近二十年了,相信有过无数次感动,但这次他的心又温暖了一次。
从他们的着衣打扮,不是很富有,年龄也就二十七、八岁。2万元也不是小数目,可他们不举行捐赠仪式,不要荣誉证书,也不作宣传,不留地址……这一切善举对我们慈善工作者来说,很是感动。
母仪天下,大爱无边。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他们的这种善举所感动,通过他们的善举,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慈善理念的渐趋成熟和力量的伟大,那种无私奉献与互帮互助和可歌可泣的精神,令人无不为之动容。
这也是对我们“贫困母亲救助项目”的巨大支持,这个项目继创立以来,不断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慈善捐款,这些慈善人士的职务包括各行各业,有农民,有企业家,也有学生,有国家干部,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不同年龄段的群众,等等,虽然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年龄,但他们都是奔着同一个目的、同一个理想而来的,那就是为了救助我们的贫困母亲,救助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渴望雨水甘露滋润的贫困母亲以及她们的贫困家庭。
记得西方国家有位伟大的哲学家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:“国家与国家的战争,其实就是母亲与母亲之间的战争。”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过于夸张,但细想之下,不难发现,历史上的伟人大都小时候受过良好母爱的熏陶与教诲,如“孟母三迁”关于孟子的故事,伟人毛泽东在祭母上念到“吾母高风,首推博爱”,深切怀念母亲的大爱,等等,可见,孩子将来的成长与小时候得到母亲的教导有多大的联系啊,返回到现在,部分地区的人们富裕了,而广大地区的母亲还生活在贫困线上,甚至是在贫困线上挣扎!试问,我们的内心深处不曾受到过感动吗?我们忍心看着她们的精神与肉体在贫困线上一步一步地被折磨、被摧毁吗?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,我们的传统美德更要坚守和保留啊!
爱,无须多言,让我们凝聚起更多、更大的力量,去救助、温暖那些感到寒冷的贫困母亲们,让我们国家的未来更加美好。
中华慈善总会贫困母亲救助项目执行主任:陈富刚
2009年10月20日